魔抓小说网 - 言情小说 - 女学霸在古代在线阅读 - 分卷阅读421

分卷阅读421

    科举考试的时候,也跟崔夫子说过。”

在现代那样的社会制度下,她都不愿意去走仕途。到了这个皇权、特权高于一切、处处都要卑躬屈膝的古代,她就更不可能混官场了。

上辈子一生碌碌,结果死于非命。好不容易捡回一条命,这辈子她只想画点画,赚点钱,想干什么就干什么。

她做不到为别人而活,为了大道而负重前行。

她答应崔夫人参加科举,在可能的情况下或许也会去做一段时间的官,但不会一直做下去。等时局安定,她就会回归自己,过自己想要过的生活。

一听这话,崔夫人就叹气。

不过,她也不能对赵如熙说什么。

如果赵如熙只是聪明,只会读书,她还能劝一劝。但现在赵如熙明显在画画上已站到了平常人不可企及的高度,画画的成就更高。

她要是劝赵如熙放弃画画而去做官,放弃康庄大道去走一条女人们从来没有走过的布满荆棘的路,最后没准粉身碎骨,她说不出口。

谁又合该是牺牲者,要为后来者牺牲自己的一切呢?

就算赵如熙自己愿意,崔夫人也不能答应。

让一个能名垂千古的大画家去为女子们牺牲自己,是不是舍大而取小、太过自私了呢?

另外,赵如熙做出了牺牲,女人们就会感激吗?不,她们不光不会感激、不会理解,反而要朝她吐唾沫,鄙视她抛头露面,不守妇道。到时候攻击她最多的,恐怕就是女人。

想到这里,崔夫人不由面露苦笑。

她道:“知微你这选择是对的。我虽然很想改变女子的境况,但这不是你走仕途就能改变的。道路千千万,不光是做官一途。你画出好画,成为一个流芳百世的大画家,更能为女子们做表率。你有了现在这样的成就还能参加科举,我已很感动了。”

“更何况,你给我们出了一个办报的主意,让女子们看到更多改变思想的文章,在改变女子境况上已做得比我出色了。愧对二字,从何说起?。”

尚德长公主在一旁笑了起来:“行了,你们都别推让了,你们都很出色。”

她看向赵如熙,眼眸熠熠:“知微,你给我们出的办报的主意很好。你还有其他的主意吗?”

崔夫人精神一振,也期待地看着赵如熙。

在这个问题上,赵如熙也正有话要跟她们说呢。

她道:“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。我觉得只有女子们有了一定的经济来源,能够养活自己、养活孩子,甚至在家庭中赚的钱比男子多,成为一个家庭的经济支撑,她的脊梁骨就能挺得笔直,在家庭里就有了话语权。这才是真正提高女子社会地位的途径。”

“你说的太对了。”崔夫人禁不住击掌叫了起来。

她打理了这么多年的女子书院,开始时满腔热情,觉得能通过书院的教育提高女子的知识水平,让她们改变命运。

可她发现,女子书院并不能改变女子们的处境。能进到女子书院里读书的人,只把它当成女子嫁人的筹码和晋身的工具。真正想借此改变命运的,又没办法进入到女子书院来。这是一个不能解决的矛盾。

这些年,她越来越怀疑女子书院存在的意义。

可要让她想出一个更好的方法来,她又想不到。

现在赵如熙的话,一语惊醒梦中人。

“那咱们该怎么做?”她急切地问道,“光办报是不够的,咱们怎样才能让更多女人赚到钱?”

第474章纺纱机

“咱们可以办纺织坊。”赵如熙道,“全请女工。”

世人约定俗成觉得纺织是女人的活计,女人比男人更心灵手巧,更适合干这种活。想要给女子提供了很多就业机会,非开纺织厂莫属。

虽说她们办纺织厂,对那些在家里织粗布出售来赚取些钱财的女子会有一定的影响,但纺织厂出产的细棉布又细又柔软还便宜,将改善整个大晋中下层劳动人民的生活,他们将脱去又糙又硬的粗布衣衫,穿上柔软的细布衣衫。

任何社会进步都需要付出代价。不能因为有人靠洗衣服为生,整个社会就不用洗衣机;不能因为黄包车夫的存在,就不让机动车出世。

而且,纺织厂会招大量的女工进厂做事,给女子提供就业机会,这也算是一种弥补。

西方的工业革命,就是从棉纺织业开始的。

目前的大晋或许没有西方工业革命前的种种条件,但它有赵如熙和萧令衍这两个粗大的金手指,完全可以拉开工业革命的序幕。

“纺织坊?”尚德长公主和崔夫人不能理解,问道,“怎么做?”

赵如熙站起身来:“殿下跟崔夫子去我那里吧,我那里正好有一架机器。”

这些纺织机,当初她叫朱氏收集了几样纺织机进行研究,纺织机的改进算是放在明面上了。

她在北宁买了个院子专门做作坊,大家都是知道的。她有一个首饰铺子,制作并出售她设计的首饰,所以作坊里有玉匠就顺理成章。除此之外,铁匠生产保险柜;木匠在明面上却没有什么出产。

所以她打算把纺织机正大光明地拿出来,与尚德长公主、皇上合伙,把纺织厂开遍整个大晋。

印刷业因为是物态文化输出的方式,几乎都把持在各大世家和权贵手中,她不想跟这些人对上,采取的是暗中出售印刷机的方式。

纺织业却无需这样。纺织除了零散的作坊运作模式,剩下的就是家庭散户生产。她到时候直接大批量生产纺织机,把这些机器运到生产棉花的几大城市,开办纺织厂。

有皇上和尚德长公主保驾护航,别人也不敢往里伸手,抢皇上的生意。

一行人到了赵如熙的绿蕉院。

“杨松,你去隔壁拉一头骡子来。”赵如熙一进院子,就吩咐守门的小厮道。

杨松答应一声,飞快地跑了出去。

赵如熙领着尚德长公主和崔夫人去了西厢房,里面放着一架纺织机。

最开始的时候,赵如熙改良纺织机,是为了混淆视听,好遮掩自己制造的其他机器。所以改良这个纺织机并不是很上心,只是改造成了飞梭,而且也只造了一两台,堆在一堆零件里也没组装出来。

后来发现萧令衍在江南开了个绸缎庄,绸缎庄也产细布,她便将这两台机子给了萧令衍。

上次与崔夫人谈过一次话,给崔夫人出了办报的主意后,她便起了要办纺织厂的想法。于是在看书忙碌之余,又进一步改良了纺织机。

眼前展示给尚德长公主和崔夫人看的,就是骡机。它可以推动三百至四百个纱锭,纺出细致而又牢固的纱线。

不过骡机的动力并不是骡子,而是水力。但为了展示方便,赵如熙还是将其暂时改造